全息哲学与养生一一经络的全息哲学逻辑
- Taoan Admin
- Oct 7, 2024
- 3 min read
中医经络理论的哲学逻辑诠释(这个逻辑清楚了,中医的暂学思想之全息智慧性也便一清二楚,更不必定性、定量分析)
在迄今为止的哲学流派中,唯物与唯心的较量分歧点在于究竟是物质第一性抑或是精神第一性。
撇开其分歧点,两个哲学流派都承认物质与精神为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然二者如何转化这一根本问题在唯心与唯物哲学流派都未能从哲学逻辑上予以清楚阐释。
而在东方哲学体系中,物质、精神的关系问题被完美的哲学逻辑所涵括即二者随时可以实现转化,于是便有先祖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具象化表达就是太极阴阳鱼,此时物质第一性,彼时精神第一性,在一个动态大系统中,不可能存在绝对的、永远的第一性因素。如果认为存在绝对的第一性因素就已经背离了真理,变成不折不扣的教条主义了,而教条主义与智慧完全背道而驰。
假设物质、精神可以互相转化,换言之物质转化为精神抑或精神转化为物质,必须在理论上存在一个“转化系统一临界状态”,物质进入这个系统后出而成为精神,精神进入此系统出而成为物质。
如果不存在这样一个系统,那么唯物、唯心哲学流派所认为的“物质与精神乃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就不能自圆其说。
要从哲学逻辑上诠释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到物质、精神的转化系统!
然物质是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可重复的,是“有”;
精神不可观察、不可操作、不可测量、不可重复(精神不可物质实证性)是“无”。
有、无相互转化如果逻辑上可行,必然是在“临界系统”中完成,如此“临界系统“就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即物质的功能性或可测量性,精神的不可测量但可被觉知性(精神性)。
满足这个系统条件的必须是既具备物质性又具备精神性,那么天地间何物适宜?所有观察者尤其是人类观察者的身心是也!
人体乃物质肉体与灵魂一合相之体,换言之物质与精神一合相体。
理论上,物质和精神的相互转化在人体必然也必须可以实现,符合“临界系统”条件的可以具体到传统中医的经络理论和古印度瑜伽的三脉七轮,正是此二者满足“临界系统”的物质、精神二相性。
经络可以调节身体机能,风靡世界的穴位按摩、针灸已经证实了经络的“物质功能”,然在解剖学上找不到(不能物质实证)经络正是其“精神性”的表现。换言之人体的经络系统可以实现“物质、精神”的转换。设若不能转化,灵魂便与肉体处于分离状态,即是生命机能停止的死亡状态。
依照物质、精神的全息哲学理念,广袤的环宇中任何时空点都可能成为“物质、精神转化的临界系统”,在此临界系统呈现出来的现象,就必然是今天所谓的“超自然现象”或者"海市蜃楼"!
天地间的自然现象不能用已知的理论解释就被归纳为“超自然现象”,充分说明解释这类现象的理论严重不完善!
关于物质与精神的转化,实际上量子物理学已经予以了证明。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英国的希格斯博士,缘其“希格斯玻色子”理论假设。用最通俗的语言描述即没有质量的“基本粒子”经过希格斯玻色子旁边可以获得“质量”。没有质量的基本粒子是否可以理解为“精神因子”?如果逻辑上可以如此理解,那么还应该存在一个与希格斯玻色子对应的“反希格斯玻色子”,其意义乃是有质量的基本粒子经过“反希格斯玻色子”旁边会失去“质量”。由希格斯玻色子和反希格斯玻色子组成的系统,理论上完全可以理解为物质、精神相互转化的临界系统。
2019年匈牙利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宇宙第五种力量的伽马玻色子”,其作用正好满足“反希格斯玻色子”的条件。宇宙中的所谓“暗物质、暗能量“大约正是临界系统的某种状态。
亦即“临界系统”可以理解为“希格斯玻色子”与“伽马玻色子”等组成的在宇宙间广泛存在的一个系统。届时,“暗物质、暗能量“等等物理学家对于宇宙构成的理论假设或许逐渐明朗化。
当“临界系统”假设被量子物理学最终证实,那么物质、精神的转化至少从现代科学的顶尖研究领域获得证实,由此佛法的“色空不二”、道家的“阴阳转换”也会得到完美诠释。